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演讲。
人民网成都8月2日电 (记者 董菁)“关于城市改革发展的有无数个话题,但是解决人的问题才是根本,才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8月1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在“2018年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会后,李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有2.8亿农民工,如果城市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让他们的短期就业行为变成长期的消费行为,就能有效地拉动内需、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多个城市进入表象现代化进程
李铁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有一个非常大的背景,即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是基于14亿人口的工程,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涉及到1400万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变化。同时,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发展过程,几千个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发展。
“仅仅30年,我们这么多城市迅速进入了一个表象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城市面貌已经非常现代化了,很多欧美国家的人到中国来,会认为中国步入了现代化进程,但实际上我们的城镇户籍人口是42.35%,还不到一半。”李铁说。
城镇化高速发展背后暗藏多重隐忧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着隐忧,房地产就是问题之一。“没有二三十年房地产的发展,没有有效运用土地资源,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资金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李铁一方面肯定了房地产发展一定时期内对城市建设所起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把某些地方的房地产一刀斩断,地方政府的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就会减少,进而影响城市的运行,购买住房的非常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也会受到冲击。
另外,中国的制度背景,如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政府对资源的调动能力,让中国在短期内建成了如此繁华的城市,但也造成了区域间、城乡间利益结构的固化,使得改革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大。
同时,李铁指出,城市的成本大幅增加,使得城市在发展实体经济中遇到了严峻挑战。城市政策供给也出现了问题,城市化发展战略中的各项改革措施举步维艰。各种政策供给偏重于行政措施一刀切,忽视了对城市问题的深刻分析和尊重市场规律,使得目前面临的城市问题越来越严峻。
启动内需须将流动人口转为常住人口
李铁指出,在当前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内需成为了应有的一盘大旗,而城镇化是最具潜力的一种方式。启动城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临时性的流动人口和就业人口转化为常住人口,这是启动内需的必要保障。
“如今,中国的2.8亿农民工、7300万城镇间流动人口都属于存量的城镇人口,无论他们在城市还是家乡所在的乡镇买房、享受公共服务,都会带动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投资的增长,进而对我们的经济增长起到更多促进作用。”李铁的话掷地有声。
如何让农民工的短期就业行为变为长期的消费行为?李铁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很多城市的包容性很差,近16%的户籍人口享受着与流动人口不同的服务。城市的治理更多注重表象,如城市建设水平和建筑形态的改善,而不是人们在城里的生活是否方便。“我们的社区档次很高,周边贴心的服务却没有。本来有一些低端服务,比如小摊小贩、各种菜市场,都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清理掉了。我们的城市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高大上’,却忽视了城市生活中人的作用、人到底需要哪些服务,这是我们在建设城市和管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