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快递企业加快“出海”步伐 竞争白热化或需“抱团”破局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习近平主席第五届进博会致辞引发强烈反响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各地有哪些新成果和新经验?         超龄劳动如何避免脱离“劳动保护圈”?         着眼长远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国家信息中心|新疆电子政务|新疆发展改革
首  页 公告通知 走进新疆 发改要闻 经济分析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体制改革
乡村振兴 新疆风采 领导讲话 信息专报 民生工程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  页>>经济分析>>热点关注>>正文

“如何养殖”考验畜牧业竞争力

2022/01/11 16:36:16  点击:[]

最近,我国畜牧业发展迎来行业规划。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元级产业,到2025年,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如何养殖”之于畜牧业恰如“谁来种地”之于种植业,值得深入思考。

畜牧业产出肉蛋奶等动物蛋白,是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产业。近年来,我国肉类、禽蛋产量保持世界第一,奶类产量居世界前列。养殖主体格局变化,小养殖场户加速退出,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一猪独大”局面在改变,禽肉、牛羊肉产量增加,畜产品结构多样化。更可喜的是,工商资本大量进入,畜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我国来说,提升畜牧业竞争力恰逢其时、意义特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种植业受规模限制突出。相对而言,畜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更高,在经营规模上更容易突破,可以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

不过,还要看到,畜产品供应总体还处于紧平衡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形成较大的市场波动。牛羊方面,2010年到2014年,不少地方对牛羊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市场上的牛肉和羊肉供应持续偏紧,价格分别上涨了3倍和4倍;猪禽方面,阶段性过剩和阶段性紧缺交替并存,而一旦遭遇动物疫情等导致供应紧张,价格就会过快上涨,这在2019年到2020年的猪肉价格上表现尤为明显。虽然此后通过系列举措,价格都回归合理区间,但这也说明,抓好畜产品有效供给,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下一步,依靠国内资源增产扩能的难度日益增加,依靠进口调节国内余缺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会更艰巨。一方面,畜产品的生产性能不够高,养殖机械化率较低,行业竞争力较弱。畜产品进口连年增加,虽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选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国内生产的挤压。另一方面,本世纪之初,我国畜牧业在成本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目前传统优势正在失去。今后,玉米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大豆、苜蓿等严重依赖进口,生产成本整体依然会偏高。

更重要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更突出,这在深层次上制约行业发展。从政策环境看,一些地方“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把养殖场视为“低端产业”,缺乏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从配套支撑来看,养殖设施建设及饲草料种植用地难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审批时松时紧,影响了一些主体投入畜牧业的稳定性;从环境约束来看,部分牧区生态环境容量饱和,部分农区粪污利用水平较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凸显;从产业链看,大量的中小场户既没有跟龙头企业有效联结,也没有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在市场波动中很吃亏,盲目跟风还加剧了市场波动。

按照《“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猪肉自给率要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只有建立完善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才能全面提升畜产品保障能力。具体而言,从政策来看,多部委针对养猪业已出台财政、金融、土地、环评等支持政策,有的突破了多年未解决的难题。有必要将上述政策固定化并拓展适用范围到整个畜牧业。从主体来看,规模养殖已是畜牧业产出的中坚,但中小场户依然占据主体数量的优势。要抓大不放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带动中小场户提高效益。从方式来看,要瞄准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推动畜牧业新技术、新业态加快成长,顺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畜牧业的再造,补齐畜禽种业、饲草料、屠宰加工等短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上一条:承压前行,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1%
下一条:元旦消费“开门红” 多点开花彰显内需潜力

关闭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承办
信息服务:0991-2817997
新ICP备12001288号-8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