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家信息中心|新疆电子政务|新疆发展改革
首  页 公告通知 走进新疆 发改要闻 经济分析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体制改革
乡村振兴 新疆风采 领导讲话 信息专报 民生工程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  页>>信息专报>>正文
万里长城向西 赓续千年不息——感悟天山南北200余处长城资源里的家国情怀
2024-04-03 19:13   新疆日报 审核人:

漫长的岁月里,分布在天山南北广袤大地上的大大小小200余处长城资源,充分展现了古代新疆同中原及祖国其他地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事实,是底蕴深厚、生命力强大的中华文明标识。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记忆的重要代表。新疆境内的烽燧遗址是中国长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万里长城向西的延续,也是家国天下的边陲记忆。历史上,这些烽燧对维护丝绸之路交通畅达、保障国家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记者走访了别迭里烽燧、克孜尔尕哈烽燧、拉依苏烽燧、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透过一座座守候千年的烽燧,聆听历经千年犹“鲜活”的家国情怀。

护万里长城 固精神根脉

初春的库车市仍有寒意。克孜尔尕哈烽燧前,巡护员热合曼·阿木提绕着烽燧四周查看全貌,检查石碑、标牌等设施是否完好。做完这些,他又拿出随身带的钳子,仔细加固附近的铁丝围栏,并不时拿出手机拍摄上传。

“每一处墙体都要看仔细,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热合曼说。上岗30多年来,几乎每一个工作日,他都在烽燧巡查。

受自然侵蚀风化、人类生产生活和历史环境变迁等多重因素影响,保留至今的长城遗址多出现损毁或局部坍塌情况。近年来,为保护好遍布广阔大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新疆对保存状况相对稳定的文物遗址,加强“岁修、季巡、日查”等日常管护。2017年起,自治区每年投入资金解决950名野外文物看护员经费,缓解了野外文物巡查难、看护难的情况。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一片无人区,装上工作装备、带上行李,坐车直奔茫茫戈壁大漠,这是“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吾甫尔·库尔班的日常。几乎每隔1个月,吾甫尔都会和同事驱车数小时巡护孔雀河流域的11座烽燧。27年来,他常年奔波在戈壁荒漠、高山大河之间,与风沙为伴,守护着烽燧。像吾甫尔这样的看护员,仅尉犁县就有17位。

2022年3月31日,吾甫尔负责巡护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得知消息后,他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又唱又跳。“小时候读书读到长城很向往,心想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吾甫尔说,后来得知家乡的戈壁荒漠地带就有长城分布,是万里长城向西的延续,他更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只要远远看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屹立在戈壁上,心里就很踏实。”

“从巴州境内的30多座烽燧来看,随着社会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为因素的破坏逐年减少,如何着力延缓遗址的自然损坏是当前的重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院长陈英说,目前烽燧遗址保护工作从人力看守保护向科技研究保护拓展。

新疆境内的长城资源作为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以关隘、烽火台、城池、戍堡、驿站、卡伦等设施形成了一条以点带线、保障丝路畅通和文明传播、拱卫境域安全的军事枢纽线,同时也是长城大遗址和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新疆文物部门通过设置监测预警设施,辅助运用车载雷达扫描、卫星影像对比、高空“鹰眼”探查等技术手段,聚点成线,构建全疆文物监测预警网络系统。与此同时,为了打通文物保护“最后一公里”,新疆还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站建设,覆盖罗布泊区域、克里雅河流域、古龟兹地区、天山北麓和阿尔泰山南麓。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从库尔勒市出发,驱车出城,沿孔雀河北岸一路前行,越野车穿越戈壁、大漠、沙滩、盐碱地……近150公里后,一座虽历经千年,但几乎完整保存着废弃时模样的遗址映入眼帘,这就是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也是新疆众多长城资源之一。

自库尔勒市至营盘古城之间长约15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11座烽燧,统称“孔雀河烽燧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即为其中一座。烽燧东距营盘古城遗址47公里,东南距楼兰古城遗址233公里,地处罗布泊荒漠无人区,夏季酷热干燥、冬季严寒刺骨,且没有通信信号,条件极为恶劣。

在考古整理工作室内,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胡兴军正认真研究一份出土勋告文书。

从2019年到2021年,胡兴军和队员每年在荒漠中发掘6个多月,清理出土各类遗物1450余件(组),其中出土纸文书、木简883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这些遗物均为戍边将士日常使用器物,生动鲜活反映了唐代戍边将士生活工作场景。

“官马并得平安”“某某烽四面罗截一无动静”“及烽子五人并得平安”等木简上,记录着千年前戍边将士们的军旅生活。在所发现的文书中,99%以上为汉文,同时还出现了焉耆文。胡兴军介绍,这些说明西域先民和来自中原的将士一起守卫边疆,共同守护家园的安宁,实证了各民族共同参与西域开发建设、保卫祖国家园的事实。

“中国从汉代开始就建立了完备的边防预警系统,唐代经略西域时继承并完善了这种烽燧传递制度,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就是其中代表。唐代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显庆三年(658年),安西都护府从西州迁至龟兹,设立‘安西四镇’,焉耆即为其中之一。”胡兴军介绍,883件文书记载内容表明,历史上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与周边的烽铺、镇戍、守捉、都督府、都护府等存在着密切联系,各级军事设施构成了焉耆镇东部屏障,有效保证了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辖与治理。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一句中华儿女耳熟能详的豪言壮语印刻在展厅一侧的万里长城示意图上,让人读来激动不已。“名将陈汤率领汉军斩杀匈奴郅支单于,上书汉元帝,写下这句热血话语,自经问世,汉朝的强大与自信一览无遗,维护国家统一已成为千百年来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浓烈的爱国基因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乌什县博物馆馆长林彦飞说。

山河多娇 世代赓续

“修筑长城烽燧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沙漠地区的烽燧大多是用芦苇或红柳枝层层铺沙来修筑,戈壁荒漠地区的则用夯土、卵石和胡杨来修建……”在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20余名小学生参加长城烽燧遗址研学活动。结合展厅实景,讲解员戴兆娜为学生们讲解烽燧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并通过提问进行知识互动,增进他们对长城的了解和思考。

对于长城与烽燧的关系,乌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勇解释,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新疆的长城资源遗存几乎没有连续性的墙体。其突出特征是依线设点,总体形成了以城镇为重心、以烽燧为基点连接的中西交通护卫防线。它们和疆外长城的军事用途一样,保护着边疆安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是长城资源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如何更好守护民族文化记忆、延续民族文化根脉?2021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2022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新疆段)项目正式启动。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张勇说,自2023年4月开放以来,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接待游客已突破10万人次。

几百公里外,以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拉依苏烽燧遗址为背景建设的拉依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内,博物馆、瞭望塔、生态厕所主体施工以及电力、供暖、绿化等配套设施均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进行博物馆展陈装修,即将投入使用。

轮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贺健介绍,为进一步做好拉依苏烽燧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2016年由自治区统一拨付资金,对烽燧本体进行修复并修筑围栏加以保护。同时,县文物保护部门为了更好地保护该遗址,在烽燧前竖立界桩和文物保护标志碑,聘请野外文物看护员,对拉依苏烽燧遗址定期进行巡查,并于2021年启动拉依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周皓介绍,根据国家文物局等机构2012年发布的长城资源认定资料:新疆212处长城资源遍及天山南北,其中,长城资源较为密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12处、喀什地区16处、吐鲁番市43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35处、阿克苏地区56处。目前,除了已投入使用的乌什县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尉犁县孔雀河烽燧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轮台县拉依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巴州米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喀什地区塔莎古道文化旅游复合廊道项目等都将陆续完工。

游龙舞动,山河多娇。跨越两千年,纵横四万里,长城见证了历史沧桑和时代巨变,守卫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平发展,保护中华文明传承不息、世代赓续。

这不仅是热合曼、吾甫尔等巡护员的心愿,更是14亿多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刘萌萌)

(责编:陈新辉、杨睿)

关闭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承办
信息服务:0991-2817997
新ICP备12001288号-8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